英國獨立電視台(ITV)製作的《SAS反恐現場》(Ultimate Force)。這是一部反映英國SAS中的反恐小隊的電視劇,從2002年9月開始播出,每一季有6集(第3季只有4集),目前已經播放到第4季。去年年底我剛好買到了前三季的DVD,一口氣就看完了這18集,現在只在等第四季的上市。SAS的反恐小隊成立於1972年,當時英國的社會經濟狀況不好,暴力事件增多,而愛爾蘭共和軍(IRA)又進行利用恐怖活動來推動北愛爾蘭的獨立運動。


當時新上任的英國特種部隊指揮官德拉比利埃爾認為應該組建英軍的反恐怖專門小組,並指示SAS中的一位軍官--馬塞上尉撰寫研究報告。然而馬塞上尉的方案被官僚機構束之高閣,英國國防部官員們認為反恐怖是警察的份內事,與軍隊職能無關。到了1972年7月,德國發生了黑九月劫持以色列運動員的「慕尼黑事件」,德國警察營救失敗,在這起舉世震驚的事件影響下,又考慮到當時英國國內日益惡化的治安形勢和北愛爾蘭的形勢,希思政府緊急尋求對策,正好想到了之前被鎖入文件櫃內的「馬塞方案」。隨後成立的英軍反恐怖小組由第22特別空勤團(SAS還有21團和23團)中的一個連組成,內分為「紅隊」、「藍隊」和「北愛爾蘭小隊」三個特別專項小組。「紅隊」和「藍隊」駐在海瑞福德,人數、裝備和任務完全一致,採用輪換值班的制度;而「北愛爾蘭小隊」駐在阿爾斯特,專責應付北愛爾蘭的恐怖活動。


紅、藍兩隊通常以周為單位進行輪換,一支小隊值班一個星期,隨時隨於出動狀態,但只要沒事發生,日常生活就比較輕鬆;而另一支小隊則在拚命地進行訓練,以保持最佳的狀態,一周後兩隊互換。在接到緊急出動的命令後,值班的小隊馬上出動,另一支小隊則整理行裝,等候現場的進一步情報再決定要出動支援還是在基地待命。以1980年5月的伊朗大使館人質事件為例,當時紅、藍兩隊都一起出動了,但在計劃了突擊方案後,在談判和等待的過程中,也是由一支小隊在臨時搭建的仿真大使館中演練突擊行動,另一支小隊則在真的使館附近的進攻發起位置潛伏,隨時待命出擊。



在作戰服的臂章上有紅色標誌的是屬於反恐小隊中的紅隊。


整部電視劇,基本上每一集都有一個獨立的戰鬥故事。正如反恐怖專家所言,一次成功的反恐怖戰鬥,50%依靠情報,40%依靠計劃和訓練,實際行動只佔10%,在劇中每一集都花了大量的篇幅描述事件的發生、情報的搜集、計劃的制定、作戰的過程和行動後的現場處理,戰鬥場面往往只有短短的幾分鐘,甚至經常不足一分鐘。其中又穿插著介紹SAS隊員的私人生活,但隊員的私生活只是起調味料作用,並不是主菜,主要是為了順帶介紹這種全天候待命和隨時面臨死亡威脅的人們的婚姻生活、家庭矛盾和人際關係。由於每一集的情節都很緊湊,沒有多餘的廢話,全片不顯得沉悶、單調,能讓大多數觀眾看開頭就捨不得離開電視機前,一定要看完一集才去廁所。以第一季第一集為例,就以殺人屋(Killing House)訓練為開場,黑暗的房間中,兩個新加入的隊員被綁在沙發上充當人質,突然一個閃光震撼彈爆炸了,然後全身黑色經典造型的SAS隊員衝進來用MP5猛烈射擊,子彈越過兩個菜鳥「人質」的身邊把布袋人形的「恐怖分子」打成了馬蜂窩,畫面極具衝擊和震撼力。據說真正的SAS隊員都要經過這樣的實彈射擊訓練,扮演人質的隊員要體驗槍林彈雨的真實感受,並賠養他們的膽量和對隊友的信賴;而射手則是要鍛煉過硬的心理素質,將來在實戰中即使是面對龜縮在人質身後的恐怖分子也能大膽和自信地瞄準射擊。



第1集開場部分殺人屋練習的畫面



行動前需要收集詳細的情報。



隱藏在草叢里長時間的監視行動也是SAS的拿手好戲,戰場情報收集是他們的本職工作之一。



在突擊行動中,突擊隊員一邊戰鬥一邊報告,而情報中心則實時地在地形圖上做上標記,並即時核對情報,確保不會有遺漏(敵人或未搜索的區域)。


在一分鐘緊張刺激的開場之後,就開始穿插著演銀行搶劫犯如何進行犯罪計劃的策劃和練習,SAS隊員的日常訓練和日常生活,然後在這一集的中間部分,罪犯開始行動了,接下來花了很大篇幅描述SAS是如何突破重重困難去盡可能詳細地收集情報策劃行動,然後在半分鐘內就完成了一次快速突擊,罪犯無一生還,沒有人質死傷,但一名SAS隊員腿部中槍,大動脈被打斷而失血過多致死--在第一集就描述了反恐怖行動的危險性,即使是最精銳的部隊,也是要承受傷亡的。任務類型也有多種多樣,除了常見的不同情形下的人質事件,還有搜捕塞爾維亞的戰爭罪犯、偷竊恐怖組織保管在銀行金庫裡的暗殺名單、制止自殺爆炸的恐怖分子等等,而特種部隊也不是神,當他們在行動中出了事故時,這些特種精英還是要面對法庭的質詢和公眾的質疑,有一名隊員更因為受重傷而患上創傷後心理恐懼症。


但電視劇畢竟是娛樂作品,不是教科書,因此這部電視劇也不可避免地有藝術誇張的成份,例如劇中反恐怖小隊所遇到的事件非常多,劫機、劫船、搶銀行幾乎是一樁接一樁,在某集中更是和法國特種部隊產生誤會而大打出手,所以紅隊應接不瑕,在這部電視劇裡,紅藍兩隊也不是採用輪值制度,一有了任務,就搶著要上陣,有時甚至搶訓練場地。


其實即使在恐怖主義流行的20世紀70、80年代,現實中的SAS反恐小隊的紅藍兩隊還是比較清閒的,倒是北愛爾蘭小隊要忙得多,所以當時的SAS規定其隊員都要輪換到北愛爾,以便吸取實戰經驗。而且劇中有許多任務類型本來也不是由反恐怖小隊負責的,只佔一個連的SAS反恐小隊本來是只負責反恐作戰,而不承擔軍事行動,但在本劇中的紅隊和藍隊都經常要到海外執行的軍事行動,甚至有一集跑到車臣去幫俄軍抓人,當然,這一集的理由這伙恐怖分子干擾了一條提供英國的石油輸送管,而且還殺死了英國石油工人。



英國警察喜歡把事件現場完全圍起來,這樣可防止恐怖分子觀察到警察在外圍的準備情況,也避免有恐怖分子藏匿在人群中向裡面的人通風報信。







乘坐有樓梯的突擊車衝向被罪犯劫持的銀行

用氣焊切割是反恐怖部隊常用的破障方法


這種爆破破障方法是把定向炸藥連在塑料桿上,貼在門窗上直接炸開,比以往把定向炸藥粘在門窗上要省時。


SAS的制式武器相對的比較固定,在對付人質劫持行動中經常使用各式MP5衝鋒鎗,而在野戰行動中則多使用各式M16突擊步槍和FN Minimi輕機槍等;狙擊手一般都使用L96A1;手槍在不同的隊員有不同的選擇,大多數人使用SAS新的制式手槍SIG SAUER P226,而一些老隊員則使用過去的制式手槍勃朗寧大威力M1935。在一些特殊情況下也會使用其他武器,例如G3、AUG、AK等都用過,而且隊員們也熟悉各種武器,在戰場上隨便繳獲什麼武器拿起就能用,而且用得得心應手。而反面角色使用的武器則多種多樣,出現過CZ75、AW50F、伯萊塔92FS、馬卡洛夫PM、各種各樣的AK,還有各種輕重機槍和火箭筒等支援火力。


該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不是各種精彩的槍戰場面,而是SAS反恐怖小隊喜歡補槍的鏡頭。它點出了SAS反恐怖小隊的行動哲學--不留活口以視作SAS對恐怖分子決不妥協的政策,也視作為對有心計劃恐怖活動的人的警告。例如在1980年的伊朗大使館人質事件中,6名恐怖分子中有5名在突擊行動中被射殺,還有一名混在人質中,SAS隊員在甄別人質時發現了就立刻把他拖出來直接槍決,幸好人質中的一名婦女死死抱住這名恐怖分子才救了他。又例如在1988年3月6日,SAS隊員在直布羅陀的街頭射殺了3名北愛爾蘭共和軍炸彈小組的成員,當時就被現場目擊證人指控他們的行動根本看不出有逮捕人的打算,而只是純粹的暗殺行動。


當然,這種強硬風格其實也是軍隊的作風。在戰爭中,因為忽視那些受傷或裝死的敵人而被暗算的事例比比皆是,所以有些經驗豐富的老兵在戰鬥中在經過被射倒的敵人時都習慣地補上一兩槍再通過,雖然運用到治安行動中就顯得太過份,然而SAS是屬於軍事組織,而他們對付的是恐怖分子,這是戰爭行為;而恐怖活動與普通犯罪行動的區別就是為了政治訴求,恐怖分子大多抱著必死的決心,甚至身上帶有炸彈不惜在最後關頭玉石俱焚,因此對待恐怖分子就更不能手軟,只要是看上去可能有威脅的,不管是否確實無力反抗,也會補上幾槍,然後把確實的死屍拋在腦後繼續突擊前進。所以整套劇中每一集在戰鬥中和戰鬥結束後都對中槍的壞蛋進行補槍。


此外,整部電視劇中我最欣賞的就是一個「」字。不僅是突擊行動過程快,其劇情發展也是快得乾脆利落。







一名人質試圖保護其中一名搶劫犯,但最終還是被SAS直接槍殺。

SAS隊員向中槍倒地的恐怖分子補槍


再精銳的部隊也要有承受傷亡的準備,一名新隊員傷重死亡



出了事故後,SAS隊員也面對法庭的質詢


其它劇照




原文出處極限權利——〖槍砲世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lade6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4) 人氣()